小小一包茶葉,卻凝聚了一段轟轟烈烈的過往:1938年廣州淪陷,南方大廈百貨商店被日機轟炸后失火,火海中,據稱僅有幾包茶葉遺留。76年后的今天,這幾包茶葉幾經輾轉,回到羊城,并在今天開幕的廣州茶博會上亮相。它們的主人、福建商人黃建勇將它們捐出來拍賣,所得將用于資助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。 記者從主辦方廣東省茶葉流通協會獲悉,今年廣州茶葉紫砂博覽會(簡稱茶博會)今日起至14日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。據介紹,本屆茶博會特設國內外名茶展區、紫砂藝術品展區、茶具工藝品展區、書畫收藏品四大展區,匯聚國內外30個名茶產區、300余家茶企,展示5000多款茗茶精品。市民除了可以在茶博會上一品清明春茶和各地名茶,還可參與茶博會獻愛心。 戴甘集團養生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勇介紹,自己的老家在福建,家中幾代種茶。自他懂事起,這幾包“古董茶”就被收藏在家中,此后更是被他放入自己辦公室的“博物館”中,據稱已有超過76年的歷史。黃建勇估算,“古董茶”的總價值高達百萬元:一包用當年的牛皮紙包裝的烏龍茶標價50萬元,兩盒用古色古香的罐子儲存的大紅袍則分別標價20萬元和30萬元(見上圖)。 記者了解到,如今荔灣區南方大廈所在地,原是抗日戰爭時期被燒毀的“西堤大新公司”的舊址。始建于1917年的廣州南方大廈百貨商店曾被譽為“南國商業的鮮花”。至于戰火后的茶葉如何流入福建,黃建勇表示并不清楚。“我也不知道茶葉經過了怎樣的倒賣,反正是從我父輩開始就收藏著的。原先的烏龍茶只有一層棉紙包著,我怕茶葉受潮,又給它包上了一層透明薄膜。罐裝的大紅袍就一直保持原狀。”黃建勇介紹,茶葉不比珠寶,沒有專業的機構鑒定等級,而只有懂茶的行家,一品方能知道其年份和優劣。 |
下一篇:中國古董犀牛角奧克蘭拍賣創紀錄